为运动员体能保驾护航的山西人

冬奥会上,人们记住了运动员在赛场的精彩表现,看到了教练的付出,但很少有人知道,运动员背后还有一群“看不见”的人,他们通常从备战开始跟随运动员,在幕后默默付出,为运动员的体能康复保驾护航。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体能康复师。

体能康复师刘凯从夏奥会到冬奥会

在冬奥会期间见刘凯一面,比我采访比赛都难。他不是在为运动员做体能康复训练,就是在为训练做准备,或者在运动员比赛中收集训练成效以便做好更充分的保障工作,我们的对话从开幕式后第一天开始:

“我要回去(陪运动员)训练了。”

“这周都来不及了,双人滑最后冲刺。”

“你在大跳台采访?我们训练也在这里,但现在出不去。”

距离闭幕还有3天,我和刘凯终于在首都体育馆见面。巧的是,他的证件只能进场馆内比赛区域,我的证件只能进看台区媒体席,我们俩绕来绕去,终于在两个区域交接的走廊里“相遇”,志愿者成为我们之间的“人形隔离板”,在隔空相望中,我开始了解他的职业故事。

冬奥会上,刘凯是CTS(首都体育馆)保障营的一名花样滑冰技术支持人员,为中国双人滑选手彭程/金杨做体能保障。此前,他在东京奥运会为董栋做体能康复保障,之后在全运会为山西运动员做这项工作,冬奥会他被抽调来保障花滑运动员。从夏奥会到冬奥会,他一直在连轴转。

在太原,刘凯创办了KE体能康复中心,同时他也是山西省体能康复中心的体育顾问,太原市运动康复协会秘书长。在体能康复领域做了12年,刘凯跟不少运动员打过交道,包括刘翔。

职业路的开启,从刘凯读研开始,他参与了北京体科所的体能康复项目,主要服务当时在国家队训练的游泳运动员张琳,体操运动员何可欣、滕海滨等。项目结束后,刘凯在导师推荐下去了美国一家体能公司,正是在这家公司,刘凯接触到在伦敦奥运会因跟腱断裂做完手术赴美康复治疗的刘翔。当时公司组成了一个6人团队,刘凯是助理康复师,也是唯一的中国人,除了协助康复治疗,他偶尔还承担翻译工作。

这段经历,让刘凯学习到比较前沿的运动康复手法和理念,在考取首都体育学院博士时,他专门选择了“功能训练”这一专业。年,刘凯回到太原创业,他一直在这个领域不断前行。让他收获职业“突破”的一次经历,是去年参与东京奥运会国家蹦床队的体能康复工作,他和另两个体能康复师组成一个团队,保障山西蹦床运动员董栋的体能康复训练。

“蹦床运动员在下网那一刻,身体要承受的压力是自身体重的10倍以上,作为奥运会四届元老,董栋在这样的年龄再次出战,身体面临极大的挑战。对他除了加强下肢负重训练,还需要精细化管理。”刘凯说,他和团队成员每天都需要帮助训练结束的董栋做“整脊”“调整关节”等复位工作,他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就像给一辆汽车及时保养,不然第二天就开不动了。”刘凯说,体能康复师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运动员保持好的身体状态。

北京冬奥会服务花滑运动员,是刘凯接的第一个冬季项目的体能康复保障工作,从去年10月接手,他用两周时间完成前期一系列体能评估工作,最终制定详细的体能训练计划,这些属于工作常态。刘凯说,每接手一个新项目,最难的其实是与运动员如何建立信任感,此次他保障的花滑运动员,双方也经历了一个从陌生到信任的过程,“运动员自己最能感觉到身体的变化。”

刘凯说,他们从事的是别人看不见的幕后工作,他们保障服务的运动员最终在赛场上的稳定发挥,是体能康复师唯一的期盼和成就感的来源。

2月19日,中国花滑团队收获满满,“葱桶”组合为中国队赢得第9金,彭程/金杨排名第五,接近两人的赛季最高分,他们表示发挥出了自己的理想水平……赛场一角,刘凯为他们鼓掌,也为自己是花滑团队中的保障人员感到自豪和欣慰。

有着飞行梦的体能康复师白扬

遇见白扬,在两年前,那时他是省冰雪运动中心的一员。

再见白扬,在不久前,他已成为山西华舰航空体育公司的飞行员。

冬奥会相遇,在几天前,他是山西运动员苏翊鸣的体能康复教练。

两年之间,他的身份三次转变,为了追求一个飞行的梦,他放弃冰雪、选择了天空;为了助力一个冬奥的梦,他暂时放下飞行,又回到冰雪。

在冬奥会开幕式上,他随中国代表团出场亲历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在冬奥会比赛现场,他亲眼见证自己保障的运动员摘金夺银的一刻。经历过后,他对自己在8个月前的选择不后悔,觉得一切都值得。

有时候,成全别人的梦想,也能获得幸福。

冬奥会后,他说会继续自己的飞行梦。

总有人过着你想要过的生活

白扬的故事,也是一个追梦的故事。

冬奥会之前,我在网上看到一个被很多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8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