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前置性作业推进作业管理减负提质

本文转自:临沂日报

□临报融媒记者孙云

刘剑

为了落实国家“双减”政策,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从作业管理制度建设、作业设计与实施实践等层面积极探索,结合学校本真课堂教学改革,以加强“前置性作业”设计作为撬动改革学生作业负担过重的支点,通过精心设计的“前置性作业”提升作业质量,对“后置性作业”进行总量控制,推进作业管理减负提质。

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自年11月开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探索,确立了“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的学校本真课堂课改思路。在学校本真课堂教学理念下,课堂是学生答疑解惑、激发思维的场所,不同于“满堂灌”式被动的接受,在本真课堂上学生要带着问题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主动学习,课堂上减少对学生能够通过自学掌握的知识点的传授,侧重于对学生能力、技能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作为学校课程教学中不可或缺的关键一环,学校将“前置性作业”设计作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领域。学校进行作业管理改革之初,多次组织教师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大多数教师将作业的功能和意义定位于巩固知识、习惯养成和评价学生,而忽视了作业的学情监测和反馈教学作用。

在学校本真课堂“以学定教”理念指导下,学校强化“前置性作业”设计,通过精心设计的“前置性作业”引导学生,进行学情前测,反馈教学。对于随堂作业和课后作业等“后置性作业”,在掌握基础性知识情况下,杜绝机械而重复的大量书面作业,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学校通过强化“前置性作业”设计,把住作业“提质关”。在学校充分调研,集体研讨的基础上,依托兰山区“新课堂”和学校本真课堂理念,紧扣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印制了各学科《前置性研究学习薄》。以《数学前置性研究学习薄》为例,一薄三用,即一节课分为前置学习单、课堂达标测试、课后梳理或纠错三部分,教师根据前置学习单总体把握学生自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然后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交流,生成知识,完成课上达标测试,课下梳理思路及易错题,既尊重教育规律和孩子身心成长规律,又减轻了学生课堂作业负担。

对于“后置性作业”,学校强化管理,把住作业“减负关”。学校细化作业管理制度,明确作业管理方案,形成学校作业管理“一方案四制度”,即《作业管理实施方案》《作业备课制度》《作业审批制度》《作业考核评价制度》《作业公示制度》,备课组负责作业的设计,年级组负责年级作业总量的控制,职责明确,严格把关,学校教务人员每周对作业进行抽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学生每天的课外作业训练能做到学科均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充分发挥制度管理效能。

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学校依托学校本真课堂教学改革,聚焦“双减”落地,以“前置性作业”提质为“后置性作业”减负,切实减轻了学生作业负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小学阶段有了充足的时间全面成长。在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和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的国际航联青少年航空绘画大赛中,该校1名学生获全国优秀奖,30余名学生获省市级优秀奖。

学生减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兰山区义堂镇中心小学将以“前置性作业”为依托进一步促进教案变革、课堂优化转型,根据“教学评一致”思路研制作业新载体,逐步形成“本子少、思考多”“训练少、路径多”“耗时少、学习多”的作业管理新局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