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30具热气球徐徐降落,纷纷向“金钥匙”发起最后冲击,年国际航联世界飞行者大会也接近尾声。4天时间里,7项航空飞行表演引来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名飞行者空中炫技;8项公益+互动体验播撒爱心、普及航空,让大家了解飞行人之热爱;4个会议论坛聚焦行业热点,带来观点碰撞,收获了丰富成果;还有静态展览、飞行嘉年华、美食节等活动也丰富了大会内容,增强观众体验感和获得感;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和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主办的两项航空体育赛更是云集国内高手,带来竞技和速度的极致体验。
极限竞速“空中F1”上演
头戴第一视角眼镜,手持遥控器的飞手全神贯注地操纵着自己DIY的无人机,在长达米的立体赛道上急速绕过一个又一个弯道,通过一道又一道障碍,过程充满了惊险与刺激。年全国航空航天模型锦标赛(无人机项目)暨中国队选拔赛在飞行者大会期间精彩上演。
据本次比赛裁判长也是中国无人机国家队主教练李丹介绍,本次比赛的项目叫做多轴无人机竞速,是一项以第一人称视角(FPV)操控无人机,并按照规定赛道竞速飞行的空中极限运动。这次比赛的赛道共设置了5个拱桥,1个障碍塔,2个三角转折点和19个障碍门,选手需要在这样一条高难度的赛道上完成三圈竞速。
来自广东广州的五年级学生关竣仁练习无人机有一年多的时间,这次也来参加了比赛。“四年级的时候学校开设了这个FPV无人机项目,我就很感兴趣,之前喜欢机器人的。后来接触了飞机之后就爱上了这项运动。”小小年纪的他是个“技术流”,队里调试飞机,调参数之类的都是他帮忙,他还通过查资料自学了很多无人机理论,“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么高级别的比赛,可以跟很多高手一起飞行一起学习,我跟他们水平不一样,他们可以飞这么快,我就觉得能把他飞完就成功了。”
来自浙江丽水的胡乾惕也只有15岁,别看他年纪小,胡乾惕去年就入选国家队并获得了首届世界无人机锦标赛青少年组亚军,还参加了中国首部无人机竞速纪录片《决胜无人机》的拍摄,还是航空模型国家一级运动员。“国家队的集训对自己的锻炼很大,戴上FPV眼镜后感觉无人机的速度更快,更能带来一种非常刺激的感觉,不过越是刺激自己的心态就越需要沉稳才能拿到好成绩。”胡乾惕冷静地说道。
通过三天的比赛,选手的综合水平都有了整体的提高,这种提高在应对赛道的形势,应对现场综合环境的能力上尤为明显。比赛在4名飞手的巅峰对决中结束,最终,来自广东的20岁小将孔海森获得了全国冠军。年龄最小的8岁江西选手姚茂伟获得了一枚青少年组的铜牌,这是他第一次获得全国锦标赛的奖牌。同时有16名运动员入选了新一届中国无人机国家集训队。“现在社会上无人机赛事越来越多,除了锦标赛和中国航协的各项比赛外,商业赛事的增长也助推了选手的成长。选手比赛越多经验就会越丰富,竞速类的以及竞技类的空中格斗、空中足球都会成为以后无人机竞赛的发展方向,以后会有更多无人机赛事。”裁判长李丹说。
精准操控热气球悠扬华尔兹
不管是比赛还是嘉年华,每一次的飞行,热气球都用它独有的色彩唤起了人们拍照的欲望,成为了绝佳的“背景板”,常常让人忘记了它还兼具着竞技的功能。“热气球到中国实际上是从竞技而来的,作为一种体育项目承担竞赛的功能,只不过近年来它的商业用途更加引人注意,载客的空中游览、飞行体验、商业广告等,所以热气球是商业和体育的综合体。”在这次世界飞行者大会上举行的年全国热气球公开赛参赛队员李勇军这样总结道。
国家体育总局航管中心热气球项目总指挥李彤表示,除了每年的热气球锦标赛是A级赛事以外,还有像这次的热气球公开赛这样的B级赛事,都在我们的积分体系之中,选手按照积分高低参赛,一方面可以调动大家的参赛积极性,一方面也通过这样一个良性竞争的环境促进国内热气球竞赛水平的提高。
从年就开始飞行的傅学英是一名“老”飞行手了,对蓝天的想念让刚刚生完二胎6个月的她迫不及待地重返赛场,虽然由于积分不足,以往都是主飞的她在这次公开赛中做起了飞行助手,不过对于飞行的热爱却是一点没变,“真是喜欢这种在天上自由自在飞的感觉,已经两年多没来到赛场了,也怪想大家的,就回来了。家里人非常支持我,我也争取早日拿够积分,参加明年的世锦赛。”(冯蕾刘昕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