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为884886米青

年拍摄的珠峰摄影/本报记者崔峻

5月27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在珠峰峰顶开展测量工作供图/新华社12月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尼泊尔总统班达里互致信函,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高程。

习近平指出,去年,我们就中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达成共识。一年多来,两国团队克服种种困难,扎实开展工作,最终确定了基于全球高程基准的珠穆朗玛峰雪面高程。今天,我愿同班达里总统一道,代表中尼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6米。

习近平指出,珠穆朗玛峰是两国世代友好的重要象征。两国将这一世界最高峰确立为中尼之间的界峰和“中尼友谊峰”。今天我和你共同宣布珠峰最新高程具有承前启后的时代意义,也充分体现了中尼关系持续发展的高水平。中方也愿同尼方一道,积极推进珠穆朗玛峰生态环境保护和科学研究合作,守护好两国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和家园。

习近平强调,今年是中尼建交65周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两国政治互信日益增强,共建“一带一路”稳步推进,跨喜马拉雅立体互联互通网络正从愿景变为现实。中国和尼泊尔要推动两国面向发展与繁荣的世代友好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不断向前发展,共同打造中尼更加紧密的命运共同体,造福两国和两国人民。

班达里在信函中表示,尼泊尔和中国一直是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两国在经济发展、互联互通、人文等领域合作符合两国利益。珠穆朗玛峰是尼中传统友谊的长久象征,我很高兴同阁下一道,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雪面高程为.86米。今天双方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高程,具有历史意义。习近平主席去年对尼进行国事访问,推动中尼关系及双边合作进入新时期。两国政府将致力于落实访问共识,共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繁荣。

据新华社

揭秘

珠峰新“身高”如何诞生?

.86米!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12月8日公布,而且仍在不断成长。

国产仪器担纲高程测量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获悉,年珠峰高程测量科学性、可靠性、创新性较年明显提高,主要原因包括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首次应用于珠峰峰顶大地高计算,国产仪器担纲高程测量,国产重力仪首次登顶实测峰顶重力值,同时融入国产航空重力仪测量数据,大幅度提升珠峰地区重力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精度等。

作为世界最高峰和最年轻山峰之一,珠峰造山运动仍在持续。由于印度板块“钻”到欧亚板块底下,喜马拉雅山不断隆升。“处于碰撞前沿的珠峰整体向长春或北京方向每年移动约3厘米;在垂直方向,珠峰地区每年隆升约4毫米。”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珠峰需要进行定期测量,理论上10到15年重测一次比较理想。

据介绍,此次测量中,我国首次将5G和北斗结合,利用通信专网和北斗数据信息化管理平台,实现高寒高海拔环境下北斗二号、北斗三号卫星信号同时接收、实时解析和质量预评估。北斗与GPS数据融合有效提升了峰顶大地高精度和可靠性;北斗同GPS大地高成果一致性较好,精度均为±2.0厘米。同时,中尼首次联合构建珠峰地区全球高程基准,峰顶大地水准面差距仅相差7.2厘米,成果符合性好。

据悉,年,我国对珠峰进行测量,测得珠穆朗玛峰海拔高程为.13米。年,珠峰高程复测,测得珠穆朗玛峰峰顶岩石面海拔高程为.43米。今年,珠峰的最新“身高”是.86米。

珠峰会“长高”也会“变矮”

珠峰高程测量技术协调组组长党亚民说,珠峰高程测量和我们平时量身高不太一样,我们平时量身高站在量身高的仪器上面,底下的底是一定的,“珠峰脚底下的面眼睛看不见,珠峰脚底下的面需要测算。”

党亚民说,从趋势上来看,珠峰是在不断抬升的。不过,在地震的影响下,珠峰不只是会“长高”,还会“变矮”。年,尼泊尔发生了一次8.2级的地震,这一次地震离珠峰大概只有9.5公里,对珠峰的高度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大概在63厘米左右。一下半米就降下来了。

测“身高”仪器必须人工操作

自然资源部第一大地测量队队长、珠峰高程测量队现场总指挥李国鹏说,珠峰的高程测量当中,它的核心要素主要受特殊环境的限制和技术的要求。

“第一,任务的技术方案要非常的完善;第二在珠峰测量的设备方面,要进行不断的测试和选型;第三是人员的选拔和组织;最后,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就是在今年登山的窗口期到底是怎么样。”

李国鹏说,珠峰高程测量获得的是珠峰最新的海拔高度,事实上在获得这个高度的过程中,我们要通过多种的数据进行最后融合。

他说,“我们测量登山队员登顶了以后,进行了气象测绘、雪深探测、精密重量测量和卫星测量,这么多数据最后通过融合精密的数据处理,就获得了珠峰新的高度,因此同时它对这种地壳板块的运动、冰川的监测,还有这种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很多的科学意义。”

珠峰测“身高”,为何一定要人登顶?对此,党亚民解释,珠峰高程测量的一个特点,就是仪器必须人去操作,“现在达不到智能化,要在峰顶上找到雪面的最高点,把仪器往上面一放,它能自动传回来。我们的仪器是要求很严的,必须垂直地放置,斜着放下去也不准。我们第一次把重力仪带上去了,使用重力仪进行了重力测量。”

文/本报记者孟亚旭综合央视、新华社

数说

3次冲顶

5月6日,测量登山队从珠峰大本营出发第一次冲顶,但由于北坳冰壁有流雪风险而下撤。5月16日,测量登山队第二次向顶峰发起突击,但受天气影响,米以上区域积雪过深,不得不再次下撤。5月24日,队员从海拔米的前进营地出发,第三次向顶峰发起冲击。

峰顶停留分钟

5月27日11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8名队员成功登顶,他们随即在珠峰开展测量工作。

在珠峰之巅竖起测量觇标后,他们开展全球导航卫星系统测量和雪深测量、重力测量等工作。与此同时,位于大本营、中绒布冰川、西绒布冰川等6个交汇点的测量队员瞄准峰顶觇标同步开展测量。

13时30分,8名队员完成测量工作开始下撤。分钟,他们创造了中国人在珠峰峰顶停留时长的最新纪录。

3个首次

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首次运用了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供的数据。

据了解,在珠峰峰顶,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接收机能够通过卫星获取平面位置、峰顶雪面大地高等信息,并将大地高程换算成海拔高程。

5G技术的应用,也是此次珠峰高程测量的亮点之一,使得大家可以实时看到队员们登顶的高清画面,人们以前所未有的角度和方式见证攀登者登顶和高程测量过程。

珠峰测高,首先要明确高程的基准,通俗地说,就是珠峰脚下的海拔零米在哪里。那么重力测量就尤为重要,重力测量一般由测绘队员操作设备在地面进行,此次珠峰高程测量,重力仪首次被带到珠峰峰顶进行实地测量,这是人类历史上的首次。与此同时,今年还增加了航空重力测量技术,这是我国首次在珠峰区域开展航空重力测量,可以将珠峰地区大地水准面的精度从米级提高到厘米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