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靠什么在雄安压轴

国内有“中国地质大学”,一所位于武汉,一所位于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简称“北地”,其位于名校荟萃的学院路,属于“京城八大学院”之一,现为教育部直属并与自然资源部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

现在的“北地”区域,依旧映射着过去的学院路盛景,其东为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南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邻北京语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西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不过,地质大学已在雄安展开新的蓝图,成为首批迁址雄安的首都高校之一。这也意味着,从”武地“到“北地”“雄地”,”地大”的校区不断绽放新的风景。

北京地质学院,当年“惊天动地”的学府成员。“北地”有着优秀的基因,年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和唐山铁道学院等院校的地质系(科)合并组建,初名北京地质学院。

当年的北京地质学院开学典礼上,地质部部长李四光提出,成立北航是“惊天”,成立北地是“动地”,预示着新中国惊天动地的事业。

中国地质大学起步就抢跑,年就成为全国重点高校。年迁校武汉,所以现在的武汉也有一所中国地质大学,而且长期作为地质大学的总部所在。

那么“北地”怎么来的呢?原因是年在北京原校址恢复办学,形成京汉两地相对独立办学格局,北京主要是部分专业和研究生部。年3月,武汉的地质大学总部撤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独立门户。

“北地”目前有16个学院、44个本科专业,其中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2个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7个学科领域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2个学科领域进入前1‰,12个学科排名全国前30%。

“北地”靠什么走向诗和远方?从第一部区域地质构造学专著到第一本《岩浆岩石学》教材,从首创我国矿物晶体结构和晶体化学研究方向到首次腹足类动物化石分类,从第一幅全国盐类矿产预测图到全球第一口钻穿白垩纪陆相地层的科学钻探井,中国地质大学曾诞生多个地质史册上的第一。

从“地大”到“北地”,是单纯的隶属关系调整,还是涅槃重生,寻找新的学科建设方向,是两家互相成全弥补,还是同场竞技一决高下,这是“北地”的选择,也是“武汉地大”的难题。

“北地”坚持以“特色加精品”为理念,统筹谋划推进大学科融合、大科学计划、大科技项目、大自然文化和大校区建设,研究制定在雄安新区办学规划,白洋淀里好风光,“北地”雄安再扬帆。

“北地”选择雄安并非单纯因为“校园”局限,更是自然生态使命所系。这里在国内率先提出“立足地学、着眼生态、厚植文化、自然育人”的自然文化育人理念,首创成立自然文化研究院,并先后成立泰山、张掖、湘西等8个分院,作出了建设美丽中国、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的“北地表率。

“北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国家级领军人才百余人。就在上届院士增选工作中,“北地”一次新增两名院士,高层次人才捷报频传。

“北地”的毕业生为什么受欢迎?“北地”毕业生到底有多优秀,其中有国家总理、有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获得者,也有第一位登上珠峰的登山运动员,还有37位两院院士和余位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

跋山涉水不怕险,戈壁荒滩扎营寨。“北地”的特色就是地质工作,这里的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人人都会唱《勘探队之歌》。

“北地”学生身体素质也确实好,校田径队首次斩获首都高等学校田径运动会总分冠军,校跆拳道队在世界大学生夏季运动会跆拳道项目中获2金2银5铜的出色成绩。

“北地”近5年整体就业率均保持在95%以上,今年的毕业去向落实率为92.17%,较北京市整体落实率高4.17个百分点。

这就是“北地”,宁静旷达的精神家园,卓越领军的人才摇篮,也是火热历练的人生熔炉。你还有什么补充,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