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智造面对面C919规模化发展渐入

编者按: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科技创新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本报今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中国智造面对面”,全景展示我国科技制造硬实力,展现“中国智造”新风采。首期“中国智造面对面”聚焦航空航天,探寻“中国智造”如何摘取民用大飞机这颗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   国产大飞机商业运营已逾百天,一百天,是华彩,是序曲。从5月28日国产大飞机商业首飞,到8月4日中国东航“上新”第二架C,开启双机同飞模式,再到9月加密C班次,国产大飞机的商业运营稳步走向规模化。在C推出之前,全球干线客机市场一直被空客、波音两大巨头垄断,其他竞争对手只能在中小型客机领域耕耘。如今天空迎来新成员,全球民用大飞机市场或书写ABC(空客、波音、中国商飞)新格局。“大飞机飞向蓝天,汇集多少代中国人的梦想,进行这样一个大工程,既解决了我们飞机的大问题,同时对国家整体战略的带动非常大,使得中国制造水平大大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粉末冶金专家黄伯云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国产大飞机高飞远航,正是“中国制造”砥砺迈向“中国智造”的生动写照。

(中国工程院院士、粉末冶金专家黄伯云)

为大飞机每一克减重努力

在浩瀚历史长河中,航空工业是仅诞生百余年的新兴产业,但却被公认为工业制造的“皇冠”,代表一个国家制造业的整体高度。其中,民用大飞机有一个更响亮的名头——“皇冠上的明珠”。然而,要摘取这颗“明珠”,从设计到制造,困难重重。对于动辄多吨重的飞机来说,减重,就是其中“难上加难”的环节。飞机减重一般从两个方向入手:材料减重和结构减重。黄伯云表示,减重对飞机来说是革命性的变化,要为每一克减重而努力。“一架飞机要用的材料有数百种。美国有梦想飞机——波音。为什么把它称作梦想飞机?因为它大量地使用了复合材料,大大减轻了飞机的重量。减重,意味着飞机可以多装人、多装油,飞得更快,是革命性的变化。”黄伯云说。黄伯云数十年致力于先进材料研究,为国家大飞机工程、航天飞行器等研制了多种高性能关键材料。上世纪80年代,黄伯云将研究方向瞄准了飞机制造中的一个“卡脖子”技术——“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制动材料也就是刹车材料。飞机的起降和滑行都离不开安装在机轮里的刹车片,特别是飞机要从每小时多公里的飞行速度,最后静止下来,就必须依靠刹车材料。国际上通用的刹车片分为金属盘和碳/碳盘,后者质量轻、耐高温、寿命长,被称为“黑色黄金”,但在黄伯云团队研究碳/碳材料时,国内碳/碳盘全部依赖进口,且价格昂贵。历经17年的技术攻关,黄伯云团队终于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将“高性能碳/碳航空制动材料的制备技术”研制成功,年,这一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弥补了该奖项6年的空缺。“过去没有材料的时候,我们使用金属材料,钢铁粉末作为刹车材料,比重很大、密度很重,很笨重,它的比重是每立方厘米8克,我们用的新型碳/碳复合材料,比重只有1.8克,2克都不到。那就是减重了3/4。”黄伯云说。据黄伯云介绍,大飞机要用到的金属级的刹车材料重量是2.8吨。也就是说,这2.8吨是要跟着飞机一起的,如果换成碳/碳复合材料以后,重量还不到1吨,只有0.8吨。“一架飞机节省两吨,那是多重要?我们的飞机,所有的飞行器,如果能够减少1克,我们都要去减,我们都要去努力。”“为大飞机每一克减重努力”,刹车材料减重是飞机制造能力提升的一个切面,也是“中国制造”攀升“中国智造”之路的缩影。

合力托举大飞机制造业

年3月29号上午,国产大飞机取证4个月后,一架C验证飞机从上海浦东起飞,稳稳降落在江西瑶湖机场。这趟航班的乘客很特别,他们是来自C的供应商代表。博云新材总经理冯志荣就是这趟航班的“体验官”之一。“我们(博云新材)是做机轮刹车系统产品的,我就坐在机轮刹车上方的位置,做发动机的就坐在发动机上方,大家比照着对应产品的位置坐。”冯志荣向记者回忆起这次飞行。“不要以为这是趟‘轻松’的旅行,一上飞机就收到表格,要填写对C各产品的感受,还有哪些待改进的部分。”谈到试飞感受,冯志荣打开了话匣,频频为产业链“伙伴”点赞:“客舱压力控制非常精准,耳朵没有感受到压力带来的不适感,座椅间距利用得非常好,中间比两边更舒服,机翼的噪音也不是很大……”大飞机项目系统复杂,C的研制发展离不开每一个产业环节的努力。正是一家家投身其中的企业,串起了一条完整的国产大飞机产业链。实际上,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便开始尝试研究国产大型喷气式客机,也曾经历“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阶段。直至21世纪初,“十一五”规划再次要求开展国产大型飞机的研制工作,大飞机被确定为“未来15年力争取得突破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之一。我国商用飞机开始了真正的独立自研。年,国产大飞机C正式立项。年,C客机完成适航审定工作、年底中国东航接收首架C。至年启动商业化运营,国产大飞机项目走过了16年风雨。作为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喷气式客机,C的制造商群体有着怎样的构成?C的研制采用了“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即各大系统及部件外包生产制造,中国商飞公司作为主制造商进行统筹装配。从发展战略看,中国商飞明确坚持“自主研制、国际合作、国际标准”的技术路线,以及“产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发展方向。“主制造商+供应商的模式是全球民机制造业普遍采用的经典模式,包括空客、波音、庞巴迪、巴航工业都是采用这种模式。因为整个民机制造非常的复杂,产业链很长,技术分工也很细,很难有一家公司能够从头到尾独立完成大飞机的制造。”民航专家林智杰告诉证券时报记者。在这种模式下,C的供应商遍布全国乃至全球。中国商飞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284.html